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近日,有市民救助了一只从枝头跌落的绒毛未脱的红角鸮幼鸟并将其送往救助站。
这些幼鸟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吗?专家一再指出,善意可能干扰幼鸟自然成长。在鸟类的繁殖期,幼鸟学习独立生存的技能,而当它们长到一定阶段,成鸟就会带领它们离开巢穴,到野外去实践飞行和觅食。幼鸟从巢穴或树上掉落到地上,其实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市民好心将幼鸟送到救助站,可能会让幼鸟和成鸟走失,从而破坏种群生存规则,甚至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和原真性。
笔者想到了网友的两句话。一句是,捡拾幼鸟有时候可能是“无知的友善”;另一句是,“不打扰”是最好的保护。
源于本能的善意,需要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必要的克制。每年幼鸟学飞的季节,救助站总会迎来大量类似的“小客人”。其中十之八九的幼鸟其实健康无恙,它们只是在经历生命必经的、充满笨拙与挫折的学飞阶段。亲鸟往往就在附近警戒、观察,并在安全范围内让雏鸟自己摸索、尝试、跌倒、再爬起。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自然界的生命形式以自然方式得到滋养和延续,才是真的保护自然。真正的爱护,不是搭建恒温恒湿的温室,而是提供安全的试练场,陪伴幼鸟经历风雨,相信自然的选择。
当然,我们尊重自然并不是说完全不管处于危险境地的幼鸟。当幼鸟遭受了伤害、在流血,或是它们的巢穴已被彻底破坏,且其父母不幸身亡。市民可以联系当地的林业部门或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物竞天择是自然规则。尊重自然就需要尊重自然规则,这不仅能让我们读懂生命演化的壮丽史诗,更提醒我们尊重自然规律,承担起保护生态的责任。
宏泰配资-股票配资保证金-现在还有实盘配资吗-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