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胰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内分泌器官,分泌胰岛素等激素调节血糖;又是外分泌器官,产生胰液,帮助消化食物。所以,当胰腺出现问题时,身体往往会发出各种信号,而其中,排便的变化却常常容易被忽视。对此,医生发出提醒,胰腺不好的人,排便多有以下3种表现,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
1.大便颜色异常
正常的大便通常呈黄褐色,这主要是因为胆汁中的胆红素经过一系列代谢后,会随大便排出。但当胰腺发生病变,比如胰腺癌、胰腺炎等,就可能会影响胆汁的排泄,胆汁无法正常进入肠道参与消化,大便的颜色就会变浅,呈现出灰白色,像陶土一样,医学上称之为“陶土样便”。
这其实是因为缺乏胆红素的大便失去了正常的颜色,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大便颜色持续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排查胰腺等消化器官是否出现问题。
2.大便性状改变
展开剩余64%健康的大便应该是成形、软硬适中的,可胰腺不好时,消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关键作用,当胰腺病变导致胰液分泌不足或消化酶活性降低时,食物就不能被充分消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会使大便变得松散、不成形,甚至呈水样便。
另外,由于脂肪的消化吸收也依赖于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所以胰腺功能受损时,脂肪就无法完全消化,会随大便排出,导致大便油腻,甚至在水面上漂浮着一层油花,这种情况被称为“脂肪泻”。
3.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
胰腺不好还可能影响肠道的蠕动和消化节奏。有些胰腺疾病患者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情况,一天可能排便3-5次甚至更多,且没有规律。这是因为消化功能紊乱,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快速通过肠道,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相反,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排便次数减少,甚至便秘的症状,这是因为胰腺病变影响了肠道的神经调节和消化液分泌,使肠道蠕动减慢,大便干结难以排出。
总之,当发现自己的排便出现上述异常表现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认为只是简单的肠胃问题。胰腺疾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排便的变化可能就是胰腺发出的“求救信号”。一旦出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这有助于早期发现胰腺疾病,尽早治疗。
另外,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主动预防、规避疾病的发生,要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对自身健康进行调理,最好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这有助于自己随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裳荌,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发布于:湖北省宏泰配资-股票配资保证金-现在还有实盘配资吗-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