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坐拥中国最曲折的海岸线,怀抱武夷山脉的灵秀。当浩荡海风撞上氤氲山岚,便催生出中国饮食版图上一颗独特明珠——闽菜。这里,山珍与海味共冶一炉,古早味与侨乡风交织缠绵,汤汤水水间流淌着“和”的哲学。从福州官府菜的雍容,到闽南海味的生猛,从闽西山野的淳朴,到侨乡滋味的混搭,八闽大地,每一口都是山海馈赠的福气。
一、 闽东(福州、宁德):汤汤水水里的古早雍容 佛跳墙: 闽菜皇冠上的明珠,极致的“和”与“贵”。汇集鲍鱼、海参、鱼唇、花胶、蹄筋、鸽蛋、香菇、瑶柱等数十种山珍海味,层层码入绍兴酒坛,加入高汤与绍兴酒,荷叶密封,文火煨炖数日。开坛瞬间,荤香四溢,据说“佛闻弃禅跳墙来”。汤汁浓郁醇厚,胶质丰盈,食材本味完美交融,是宴席上的顶级奢华。 福州鱼丸: 包心鱼丸的典范。选用鳗鱼、鲨鱼或草鱼等新鲜海鱼肉,手工捶打成茸,搅打上劲成鱼浆。包裹入用猪肉、虾干、荸荠等调制的肉馅。煮熟后外皮Q弹爽滑,洁白如雪;内馅鲜香多汁,肉汁四溢。一碗清汤,几颗鱼丸,撒上葱花、滴入香油,便是福州人最温暖的日常。 肉燕(扁肉燕): “肉包肉”的精巧艺术。燕皮是关键——精选猪后腿瘦肉,手工反复捶打成极薄的肉泥片,撒上薯粉擀压至薄如宣纸、可透光。包裹入用猪肉、荸荠等调制的馅料,形似飞燕。煮熟后燕皮晶莹剔透,口感脆嫩爽滑,馅心鲜美。常与鸭蛋同煮称“太平燕”,寓意吉祥,是福州宴席必备。 锅边糊(鼎边糊): 福州清晨的市井烟火。米浆沿烧热的大铁锅边淋一圈,迅速凝结成片,铲入锅底用蚬子汤(或肉骨汤)中煮熟。加入熟鱼干、虾皮、紫菜、芹菜、葱油等。米片洁白薄软,汤头清甜鲜美,带着浓浓的海边气息,是接地气的古早味。 荔枝肉: 形味兼得的功夫菜。猪里脊肉切十字花刀,腌制后裹粉油炸至卷曲成荔枝状,外酥里嫩。再用番茄酱、香醋、白糖等调制的酸甜芡汁快炒挂糊。色泽红亮,形似荔枝,口感酸甜酥香,是福州经典宴客菜。展开剩余71%二、 闽南(厦门、泉州、漳州):海风与南洋味的生猛交响 土笋冻: 闽南“黑暗料理”之光,海的极致原味。主料是星虫(沙虫,非笋),洗净熬煮出胶质,冷却凝固成果冻状。晶莹剔透的冻体中包裹着条条星虫。淋上蒜蓉酱油、永春老醋、芥末酱、香菜。口感冰凉Q弹,星虫脆嫩,鲜味直冲天灵盖,是勇气的试炼,更是难忘的鲜甜。 沙茶面: 闽南灵魂的混血儿。灵魂在于沙茶酱——由虾干、鱼干、花生、芝麻、蒜头、辣椒等香料复合炒制研磨而成,咸鲜微辣带甜。碱水面烫熟,浇上浓郁沙茶汤头,配料丰俭由人:鱿鱼、虾仁、豆干、大肠、鸭血、鱼丸、瘦肉… 一碗下肚,浓郁鲜香,是华侨带回的南洋风落地生根的典范。 海蛎煎(蚵仔煎): 海边人家的豪迈点心。新鲜肥美的海蛎(牡蛎)与地瓜粉浆、鸡蛋、青蒜段混合,在热油中煎至边缘焦脆、中心软糯。外酥里嫩,海蛎饱满多汁,蘸厦门甜辣酱或蒜蓉辣酱,鲜香四溢,是闽南夜市永恒的主角。 面线糊: 闽南人的暖心早餐。极细的面线煮至软烂成糊状,加入猪骨高汤。精髓在于琳琅满目的自选加料:卤大肠、醋肉、虾仁、鱿鱼、卤蛋、油条、炸葱花… 最后撒上白胡椒粉、芹菜末。糊而不烂,汤鲜料足,暖胃暖心,吃的是丰盛的自由搭配。 姜母鸭: 药膳与滋味的完美融合。选用红面番鸭,与大量老姜片、芝麻油、米酒及十余种香料在砂锅中慢炖。姜的辛辣被麻油和鸭油驯服,鸭肉酥烂入味,姜香浓郁。汤汁醇厚,温补驱寒,秋冬时节香气飘满街巷。三、 闽西(龙岩、三明):客赣山韵与山野奇鲜 长汀白斩河田鸡: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河田鸡,皮黄肉嫩,脂肪适中。白水煮熟后斩件,最大程度保留鸡的本味。蘸料是灵魂——姜蓉、葱末、盐淋上滚烫的鸡油,激发出极致鲜香。皮爽肉滑,骨带血髓,鸡味浓郁,是客家菜“大道至简”的代表。 涮九品(烊鱼): 连城客家的“一锅鲜”。选用牛身上九个精华部位(牛舌峰、牛百叶、牛心冠、牛肚尖、牛里脊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经精细刀工处理。在滚沸的米酒娘(客家米酒)中加入姜片、香藤根等中草药,快速涮煮。食材脆嫩爽口,汤头醇厚甘甜,酒香浓郁,温补驱湿。 宁化老鼠干: 闽西山区野性风味的代表(非家鼠)。田鼠/山鼠捕获后熏烤成干。可炒辣椒、配五花肉,或做下酒菜。肉质紧实,带有独特烟熏野香,是当地人珍视的蛋白质来源和待客佳肴(需克服心理障碍)。 上杭鱼板: 客家鱼糕的精致演绎。鲜鱼肉剁茸,加入薯粉、肥肉丁、鸡蛋等,手工反复捶打上劲,蒸制定型。可切片煮汤、炒菜或油炸。口感弹牙细腻,鱼鲜味足,是客家人宴席和年节必备。 客家芋子包: 山野里的质朴美味。芋头蒸熟捣泥,加入木薯粉揉成外皮。包裹入用香菇、笋干、猪肉、虾米等炒制的咸馅,或花生芝麻糖等甜馅。蒸熟后外皮软糯Q弹,馅料咸香或甜润,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四、 闽北(南平):武夷茶香与山珍本味 武夷熏鹅: 茶乡独有的烟熏风情。选用当地白鹅,煮熟后抹上辣椒粉、盐等,置于铺有糯米、茶叶(或桂叶、柏树叶)的锅中熏制。皮金黄酥香,肉紧实耐嚼,烟熏味浓郁独特,带着淡淡的茶香或草木香,咸辣可口,是佐茶下酒佳品。 建瓯光饼: 穿越历史的“中国比萨”。相传为戚继光抗倭时士兵干粮。面粉发酵后烘烤,中间微凹。可夹入五花肉、雪菜、粉蒸肉、葱等,称“夹肉光饼”或“肉夹饼”。饼皮酥脆有嚼劲,内馅咸香,是闽北街头饱腹又解馋的平民美食。 文公菜: 南平建阳致敬朱熹(文公)的宴席菜。实为一道蒸菜:底层铺芋头或白萝卜片,上叠五花肉片、炸鸡蛋片、香菇等,层层堆叠,蒸至软烂。食材味道相互渗透,五花肉肥而不腻,垫菜吸饱油脂精华,软糯咸香,寓意“层层高升”。 和平游浆豆腐: 邵武和平古镇的“活化石”。用陈年豆浆作为酵母(游浆)点制豆腐,工艺独特。豆腐质地细腻绵密,豆香浓郁。可煎、炸、煮汤、做豆腐丸,尤以油炸豆腐(外酥里嫩,中空可酿馅)和豆腐脑(嫩滑无比)闻名。五、 侨乡印记与甜蜜记忆 厦门花生汤: 闽南古早味的甜蜜符号。花生仁长时间熬煮至彻底酥烂,汤色乳白浓郁,入口即化。可加鸡蛋或汤圆(花生汤圆)。香甜温润,是闽南人从小到大的味觉记忆。 泉州石花膏: 海藻凝结的夏日清凉。从海石花菜中熬煮出胶质,冷却后成晶莹剔透的冻状。刮成细条,加入蜜水、水果丁、芋圆、红豆等。口感滑溜爽口,带着淡淡的海藻清香,清凉降火。 闽南烧肉粽: 用料扎实的节庆美味。糯米用卤汁炒香,包裹入红烧肉、香菇、虾米、干贝、咸蛋黄、板栗、花生等丰富馅料,用竹叶包裹扎紧,长时间炖煮。粽香浓郁,糯米油润软糯,馅料咸香鲜美,常蘸厦门甜辣酱,风味独特。 福州礼饼/泉州绿豆饼: 茶桌上的酥香伴侣。福州礼饼个头大,皮酥馅足,常用肥肉、冬瓜糖、花生、芝麻等,甜咸交织。泉州绿豆饼小巧精致,酥皮包裹清甜细腻的绿豆沙。配上一壶好茶,便是地道的闽式下午茶。福建滋味,是山海交融的诗篇,是古早与侨风的混响。 它不似川湘般泼辣张扬,却在温润醇厚中暗藏乾坤。从佛跳墙的雍容华贵,到土笋冻的野性生猛;从沙茶面的浓墨重彩,到白斩鸡的至清至鲜;从武夷熏鹅的茶香氤氲,到街头面线糊的熨帖温暖…… 闽味之妙,在于包容万象,归于和谐。来福建,请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一口由山、海、侨、茶共同酿造的——福气之味。
发布于:江西省宏泰配资-股票配资保证金-现在还有实盘配资吗-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